「難不成你要我去睡路邊?」
「我薪水都給扶養費那我自己怎麼過活?」
「難道我不用生活嗎?」
記得社團之前有篇離婚媽媽發文,抱怨前夫向他討小孩一個月一萬元的扶養費。這位媽媽在小孩小的時候都是自己在帶,學費雜費也都自己出。離婚時則因為自己經濟條件不好,小孩監護權給前夫扶養。離婚後過了一陣子,前夫向他討扶養費,一方面覺得內心不平衡,以前都沒在帶小孩還跟他要費用;另一方面,自己的薪水一個月就20k出頭,要支付一萬元的扶養費還要租房生活,他覺得男方太過分,所以在社團發文抱怨請大家評評理。
現實的是,這篇文他被炮慘了。
多數的網友認為,扶養本就是父母義務,拿自己生活過不去的理由來抱怨,根本是有失身為父母的責任;這樣主張的單親媽媽特別多,有些人還開始說自己如何為了自己的小孩想辦法工作生錢出來,指責發文的媽媽不該拿這個當作藉口,風向可說是一面倒。
開頭的三句,就是發文媽媽的部分辯解。他認為大家不清楚他離婚以前為了孩子付出多少,離婚後內心有多不平衡,緊咬著「自己也要生活」的這點一個一個反駁,認為大家都是鍵盤酸民,想要讓他生活過不下去。印象中,他在最後烙下了類似「網路酸民如何藉鍵盤評論害人」之類的言論,文也沒刪的就退出社團了。
事件結束,回到現實。這篇文章反應出了一個現象:「當一個身為父母的人,覺得為自己辯護的需求「大於」孩子的福祉時,他身為父母的身分就已經失格了。」這一類型的父母,若在養育子女遇到困難時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,那麼他就會退回到成為父母以前的思考模式——還未有扶養責任時的思考模式——去為自己的無能做辯解;此時,他的成熟度已不足以處理他所面對到的壓力。就像是我之前文章提到的,人在無法面對自己的缺失時會本能性的反抗。這一篇文章的案例也是如此,他在面對網友們指責他沒有盡父母本分時,選擇了為自己做辯護,也就是拿「自己的生活需求」當作理由來回應。這樣退回到成為父母以前的思考模式,所做的事情也都是為了讓自己好過(包括上網發文抱怨討拍);而他身為父母的身分,也就已經失格了。
通常這些人都認為自己只是在「解釋原因」,而不是像人們所說的「為自己辯解」。諷刺的是,這個「解釋原因」的背後含意早已出賣了他們。換句話說,真正的「父母」根本不會讓需要辯解的問題發生。就算真的發生了且無能解決,他們接下來做的也只會是「求助」,而不是任何與「辯解」有關的行為。
在經營社團和諮詢的這幾年,我遇過了無數這種「把自身需求的優先順序放在孩子的福祉以前」的人。我認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,這些人沒有做好「成為父母」的心理準備或者教育訓練;思維沒有改變、行為依然照舊。當然,當父母有很多事是做中學、學中做,不過我們還是應該在成為父母前意識到一個最根本的重點——我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,要把人生的優先順序獻給我的子女。
近幾年來,隨著資本與科技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指數成長,全世界自由人權的風氣也跟著走上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峰,並且還會持續前進。在人權至上且不斷突破新高峰的未來,人們對於生命繁衍的定義勢必有所改變;相較於過去繁衍至上的人生觀,現代更多人信奉的是自我實現的人生觀。如何在生育與自我實現之間取得平衡,是這個世代的人們所必須面對的問題。就如同我常說的,不同的時空背景下,適合不同的價值觀、或者是意識形態,沒有是非對錯。重要的是,別讓現代的孩子成為自我實現下的犧牲品;選擇了一邊就不要想著兼得。還是那句話——
「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出生,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是否生育。」
–
摩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