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心理學 我們為何用新戀情來忘卻情感創傷?

我們為何用新戀情來忘卻情感創傷?

by admin

失戀了,就談一場新戀情,讓新戀情來忘卻失戀的痛苦。一次,兩次,漸漸變成了一種習慣的行為模式。戀情的次數也隨著這種「填補行為」越來越多,節奏也越來越快。回頭時發現自己已變成了別人口中「戀愛經驗豐富」的人。但這樣的填補行為,真的是有效的嗎?

心會受傷;嚴格來說,是大腦會受傷。就像我們的親友離世、寵物往生、失戀、被親友背叛等這類情感上的重擊,都會使我們的大腦受傷。好在,大腦是會自我修復的。相對的,它需要正確的方式、資源,以及時間。

大腦的機制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,受傷了需要修復,透過休息、營養,我們的肌肉得以修復。這類情感創傷就像是肌肉拉傷、撕裂傷、扭傷甚至是肌肉斷裂,我們需要給肌肉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讓它去修復。(生產後喝魚湯就是這個原理。)
大腦也一樣需要修復的元素,而這些元素不是像修復肌肉一樣需要實質上的「物理」養分(當然從生理角度來說也需要),大腦需要的元素是所謂的「自我消化」。

何謂自我消化呢?我們需要給自己時間,好好的面對自己、跟自己對話,探索自己的內心深層。我們需要好好的去面對那記重擊所帶來的創傷。這會令我們抗拒,極度抗拒。也許會很痛、很不舒適,甚至會導致數度的情緒失控以及崩潰,但這是修復的必經之路,別無他法。

肌肉組織有受過大傷的人都知道,只要剛開始的復健過程沒有做好,之後的痛是伴隨著一輩子的;天氣變化、特殊角度、施力點等,都會引起疼痛。而修復大腦的情感創傷,就像是肌肉組織剛開始復原的期間一樣,我們需要去做復健刺激該部位。越大的傷,復健起來越痛苦;唯有經歷這份痛苦的過程,才能讓我們得以復原至較好的狀態。不過好消息是,不像是肌肉受傷一樣,過了復健的黃金時期後就修復無效了,必須終身帶傷;大腦的情感創傷,修復期限較長,有時甚至是無期限。至少可以讓我們先沉澱一段時間,整理好思緒後再來面對。

如果我們一向只利用新戀情來忘卻過去感情上的痛苦,那只是不斷的拿外在的資源來「暫時性」地填補內心(大腦)的這個坑。一旦失戀,等於沒了資源,而這個坑卻還是依然存在,甚至被挖的更大。我們就又需要找更多、更大的資源來填補這個坑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周而復始,直到有一次失戀,這個坑大到再也無法靠外在的資源來填補時,人,就崩潰了。

進入這個狀況時,我們會開始懷疑自我,懷疑他人,懷疑這個世界,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資格被愛以及愛人。即使是進入了一段新的親密關係,也會不斷地懷疑對方,不斷地要求對方「給予」,然而,無論用任何方式都還是會感覺內心永遠有一個填不滿的洞;找不到任何方法來填補這種匱乏感、不安全感,無法控制情緒的起伏,時而穩定時而失控。經過長時間的累積,最後就引發出了精神疾病。「情感創傷導致精神疾病」,這樣一個現代社會常見的悲劇就誕生了。

面對這一份情感給大腦帶來的創傷,我們需要深入自我去面對自己。花時間好好的填補這個坑洞,解開各式各樣的結。

提問、理解、接受、放下。就像是肌肉的復健一樣,我們需要多次的重複這個循環,伴隨著疼痛,每一次的面對都會使我們得到些許的修復,一次又一次的重複,直到痊癒。有時候我們真的沒辦法獨自面對,或者是面對了卻解不開結的時候,我們便需要親友、專業心理師或醫師的幫忙。他們能提供我們幫助,讓我們能有更多的勇氣、方法去面對自己。但最後真正能解開結的,還是只有自己,自己的坑還是得自己填。經過了這些修復過程,原本受傷的部分會變得更堅強、更穩固,這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復原,我們也才有足夠健全的大腦(心),去面對下一段戀情。

現代科技發達,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越來越快。也正因此,我們在習慣各式各樣快速的連結的同時,漸漸的忘了如何花時間好好面對自己。外在資源取得容易,我們靠他人來填補自己顯然是更方便且更快速的方式,尤其是在這個什麼都講求「快」的時代。但這樣的速食模式,其實是違反人腦機制的,效用當然也不好。

雖然科技越來越發達,但我們的大腦機制其實並沒有隨著科技而有如此顯著的變化。我們的大腦結構在過去幾百年間大致上沒什麼太大的變化,但生活模式在這幾百年間卻是有著爆炸性的不同。這導致了我們的大腦還停留在過去,卻需要去適應現代科技所帶來的變化,也就造成了許多所謂的「文明病」。就好比在某些原始鄉村的部落,他們是沒有「憂鬱症」這種病的。

理解了大腦的機制,我們就會發現,利用新戀情來忘卻失戀顯然不是一個好方法。我們需要更多的面對自己的傷痕,從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問題,並且解決。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重新復原、變得更強壯,更能面對未來各式各樣的不同狀況。

這樣的機制,其實與我們鍛鍊肌肉,以預防老年退化和受傷風險是一樣的。如果說人類最大的「外在價值」即是生理上的「健康」,那麼身為一個人最大的「內在價值」則是「自我認同」。面對這樣的內在價值,我們也有著如同鍛鍊肌肉一般的各種方式去操作,這將會是我們未來主要探討的方向。

摩C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